手工制作 > 手工教程 > 纸艺新闻 > 内蒙古和林格尔民间剪纸

内蒙古和林格尔民间剪纸

羊城晚报、中国妇女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县剪纸协会会长段建珺的作品还获得建国50周年全国剪纸展金奖等奖项。101岁的张花女的作品被中央美院及多家博物馆收藏。该县被评为自治区和呼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该县剪纸学会正在进行剪纸产业化的尝试,设计和生产出一批剪纸产品,有的已走出国门、走进美国、意大利、日本等14个国家和地区。


--------


和林格尔地处内蒙古中南部,山西杀虎口外,俗称塞外和西口外。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族交汇融合的重要地区。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和睦相处,产生了歌谣、剪纸、岩画、壁画等民族民间艺术,伴随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林格尔剪纸就是由生活在本地区的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深为当地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民间艺术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民间剪纸园地里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3月,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




  和林格尔历史上是一块绿洲,它南倚长城、北亘阴山、西望黄河、东临岱海、蛮汉山,境内三山五丘二分川。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先后有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游牧民族驻牧,历朝历代移民戍边,近现代走西口,严明、陕等地区汉族人民移民此地,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相互碰撞,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和林格尔民间剪纸丰富的艺术内涵。古敕勒川丰饶的牧场,敕勒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茫悠扬的牧歌;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牧牛图》、《牧羊图》、《牧马图》的奔放洒脱的表现,都可以使我们捕捉到和林格乐剪纸呈现出粗犷豪放、深沉厚重的主体气质,反映了北方人民质朴奔放、热情坦诚的性格的性格特征和令人神往、遐想万千的多民族民俗景观。


  和林格尔民间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古代生活在这里的北方马背民族在他们的生活中创造了剪纸艺术的先河。北魏鲜卑墓出土的金银箔透雕饰品,游牧毡帐上缀缝的装饰花纹,以及蒙古族制作的“革囊”、“弓衣”、“箭筒”、“鞍鞯”、“毡绣”,以及他们在服饰上经过精雕细刻的手工饰物,其实都是剪纸艺术的镂空透雕意识的本质反映,只是材料不同而已。历史上大批内地汉族劳动人民的内迁,使得这里呈现出多民族相互交融,繁荣发展的面貌。出现了“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的动人场景。。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融合,使得他们在审美方式,民俗习惯等方面也水乳交融,随之各民族的民间工艺(含民间剪纸艺术)不断得到交流和学习,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笔林格尔民间剪纸艺术使是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中,经过数代人不断传承、发展,走向成熟。


  和林格尔民间剪纸艺术内容十分丰富,总体上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理想情感的抒发。他们在剪纸艺术中大量塑造了对自己生活有重要作用且感情深厚的马、牛、羊、骆驼、猪、鸡、鹅、兔;有祈盼风调雨顺的边年有鱼(余)、鹿鹤同春;有象征吉祥的云纹哈木尔;象征团结和长寿的盘肠纹、有寓意四季如意,生命轮回的万字图门贺,还有表达男女爱情和自由的金鱼、莲花、扣碗、喜上梅(眉)梢、双鸟、蝴蝶等;有对人类生命繁衍赞美的石榴、西瓜、葡萄、蛇、龙凤、鹰抓兔、蛇盘兔等;还有佑护家人平安的狮子、老虎、公鸡。有些内容则是反映了人们自由自在的农耕和放牧场景,如《牧羊图》、《蒙人进城》等,生动真切,泥土气息浓厚。还有些剪纸的表现则很可能肯人原始民族图腾、远古神话变异的神秘莫测的含义,如《蛟龙食鱼》、《人骑龙》、《鸡蟾御蛇》等。另外有些内容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如《牛郎积女》、《李祥哭瓜》、《刘海戏蟾》、《昭君出塞》、《走西口》等。目前,还出现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并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新剪纸,大都是生活富裕了的人们对美好现实生活的赞美,如《科学种田》、《草丰畜壮》、《逛北京》、《草原雄鹰》、《下岗再就业》、《甜梦》等作品。他们用最为纯朴、真挚的情感来抒发自己的审美理想,或质朴、或深沉、或粗犷、或浪漫,展示了他们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内蒙古和林格尔民间剪纸


  经过数代剪纸艺人,其中主要是劳动妇女的不断积累和传承,和林格尔剪纸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有所创新。如对物象的造型表现上,他们最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追求过多的琐碎细节描写,而重物象的大轮廓的“样”。这“样”也正如京剧艺术开场内容的动作“亮相”,传神、有味。在大轮廓定势后,才开始在内部进行必要的装饰和所心所欲的理想美化。他们会恰到好处地运用锯齿纹、月牙纹、雨点纹,并典型地

所属专题:
纸艺新闻手工教程
推荐手工教程
热门手工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