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 > 手工教程 > 剪纸文化 > 蒙古族民间剪纸简介

蒙古族民间剪纸简介

蒙古族民间剪纸简介
蒙古族民间剪纸简介

蒙古族剪纸是北方游牧民族以影像作为形象的标记,在各种材料上进行镂刻透空的一种艺术手法。蒙古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无论从信仰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到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民间剪纸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空间象征和族群生命记忆的功能。蒙古族剪皮艺术最常被用来装饰马鞍及鞍垫,多用皮剪成鸟、盘肠、回纹、交叉图案等纹样贴绣缝缀于马鞍上,既醒目大方又富有装饰感。剪皮贴花还多用于民间流行的盛乳革囊等生活用品上,或摔跤服等服饰上。


在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间刺绣中,有靴花、枕花、鞋花、肚兜花、荷包花等不同类型的剪纸图案,还有毡绣和服饰贴花都是先剪后绣、剪绣结合的。蒙古族剪纸风格单纯质朴富有草原的乡土情趣,多以盘肠、卷草、花鸟、卷云,石榴、西瓜、葫芦等作为刺绣图案,有些花边和角隅纹样采用规则对称或重复的二方连续图案。在草原牧区的剪皮与剪纸中,多采用造型奇异的形象,具有粗壮、热烈、奔放、丰满和简洁的特色,多数作品以半侧身的形象出现,以程式化的方式表现物象的各种结构,充满生命的活力。如在剪纸中点可以表示头饰中的珍珠、动物的腿、树的叶;锯齿纹可以代表鸟兽的毛以及衣服的皱褶等。剪纸布局也采用了透明透视的方法即大小套叠,如大动物身上刻小动物,大动物一般都被视为是小生命的母体,小动物可以是腹中的胎儿,具有强烈的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风格在北方原始岩画中也可以看到。



在广阔的蒙古族农区,剪纸的传统风味依然存在,而且形成了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的局面,但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内蒙古赤峰地区喜欢剪刻挂笺,年节时装饰在门媚或家中,多用红、黄、绿、蓝等不同颜色的纸,刻出满布的图案纹样,有时结合汉语吉祥文字作巧妙的连接,这显然是受东北地区剪纸的影响。靠近河北的锡林郭勒盟蓝旗,靠近陕西的乌兰察布盟,与陕西相邻的鄂尔多斯,与甘肃宁夏交界的阿拉善盟等都受到相邻地区兄弟民族剪纸的影响,与北方窗花的“面与线,或线与面结合,粗犷刚健,深沉朴实,装饰性强,且又生动耐看”的风格融为一体。由于蒙古族居住的地域辽阔,在不同区域内分别与不同民族杂居,在相互交往中与其它民族文化融合变迁,形成了具有不同地方风格的民间剪纸,而且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更新变换,层出不穷。


蒙古族的民族民俗文化渊远而神秘。蒙古人的图腾传说中称狼为父系之始祖,称鹿为母系之始祖。广泛分布在蒙古高原、俄罗斯图瓦、南西伯利亚和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著名“鹿石”遗存,距今约至少3000余年,被认为是图腾柱,始祖祭祀柱等用途。还有距今约6000多年的内蒙古赤峰赵宝沟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尊和一些汉文史籍中的一记载,可以发现早期游猎民族多数产生鹿崇拜,用向天神敬献鹿来祈求福抵,或将萨满信仰观念融于其中,从与天界有着密切联系的鹿和与此有关的特定现象出发,天界鹿神成为沟通光明界和幽冥界的灵使和沟通地下界与天上界的象征。


在内蒙古阴山岩画中也凿刻着拜日、向着星星舞蹈等类型的画面,它们与民间剪纸窗花一样都是通过图像传承远古民族文化的心像记忆,将早期人类的生活场景系统生动地记录下来。在喇嘛教传入内蒙古地区以前,蒙古族普遍信仰萨满教,蒙古族男萨满称“勃额”,专门施请神(献牲)、降神(脱魂)、领神(凭灵)、送神的萨满仪式,来沟通人神之间达到人们的祈求愿望。这种萨满巫术一般是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安慰妇女的病态精神,从而施行趋鬼安神的。当今的安代舞,正是从这种萨满文化艺术中脱胎而来的。

所属专题:
剪纸文化手工教程
推荐手工教程
热门手工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