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 > 手工教程 > 剪纸文化 > 民间剪纸的材料

民间剪纸的材料

实中国不仅仅是造纸术发明最早的国家,也是分类造纸最早的国家。在很早以前,我国就对不同用途的纸进行分类制造了,下面仅举两侧加以说明。


1、敦煌石室写经纸

现存敦煌石室的写经多源自于石窟中的莫高窟(千佛洞)。据考证,石室初凿于东晋 (317一420),至今已近一千七百年了。从晋、六朝到隋唐、五代及宋初,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石室积累的写经达到以万卷计的数目。从写本年款看,其抄写年代起于东晋,盛于隋、唐,终于北宋,这里写本中以唐代写经为最多。


写经纸的款式,根据制度要求,经纸首先应有一定尺寸,因为敦煌石室写经纸生产的年代不同,因此纸的款式也有所不同。晋、六朝时期的纸有两种尺寸,甲种纸高235一240毫米,乙种纸高260一270毫米,与汉代的“尺犊”的尺寸相近。隋、唐时期的写经纸尺寸也分两种,一种纸高为250一260毫米左右,称为小纸;另一种纸高为265一275毫米左右,称为大纸。


写经纸的原料:晋、六朝时期的写经纸多是麻纸,随唐时期的写经纸除麻纸之外,有褚皮、桑皮纸;五代时以麻纸居多。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我国古代造纸很少直接取用麻料,而多用麻绳头、旧布、旧鱼网、破履等废旧纺织品为原料。而这些纺织物多由大麻及芒麻等织成。原因我想麻料不容易制成纸浆,而这些以麻料为主做成的织物,经过人们长时间的使用已经使麻料原有的结构变得松散了,这样在制浆时就会容易许多。纸的再生:我国古代把用旧纸制造出的再生纸称为“还魂纸”。在敦煌写经纸中有一部分纸是废纸再生制造出来的再生纸,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救诸众生苦难经》背面有几个支体残缺的字被专家认为是旧纸留下的“遗迹”。而这部经书抄于公元923年。


2、金花纸

金花纸,北京的习惯称呼是“描金花笺”,原材料包括有绢和纸,一般多为六尺幅或八尺幅。仿澄心堂的一种则是斗方式,大小在二尺内。这些纸绢始创于唐代,盛于明、清,当时多是特意为宫廷殿堂中书写宜春帖子诗词或填补墙壁廊柱空白,也作画幅上额或手卷引首用的。在悬挂时要可以起屏风画作用,有的位置就等于屏风。


金花笺在工艺上的特征,按一般性力口金技术处理。根据历史资料分析,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小片密集,纸面如雨雪,通称“销金”、“屑金”或“雨金”。即普通“洒金”;第二大片分布纸面如雪片,刚称“大片金”,又通称“片金”,一般也称洒金;第三,全部用金的,即称“冷金”。“冷金”又分有纹和无纹两种,纹有布纹与罗纹之别。纸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它的主要成就,首先是在科学文化传播上所起的巨大作用。但在现代活动中,由于使用的途径等方面的一些特殊要求,一些特种纸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一方面丰富的纸的品种,更主要的是方便了使用者。因为特种纸所表现出的特性是最佳的。


 

所属专题:
剪纸文化手工教程
推荐手工教程
热门手工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