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 > 手工教程 > 剪纸 > 衡东大桥剪纸—剪纸故乡衡东的骄傲

衡东大桥剪纸—剪纸故乡衡东的骄傲

衡东大桥剪纸—剪纸故乡衡东的骄傲
衡东大桥剪纸—剪纸故乡衡东的骄傲

中国由于地理跨度大,因此文化多元性也非常的高。由各地特色文化所沉淀出来的艺术创作也就各具风格。说道剪纸,不能不提的就是衡东大桥剪纸。这些年随着中国剪纸走向了世界,衡东大桥剪纸也渐渐出现在人们的实现中,技法高超、剪法精细的衡东大桥剪纸立刻征服了许多剪纸爱好者和研究者。这也让我们对于衡东大桥剪纸更多了一份关注。


衡东民间剪纸的内容丰富,花样繁多,题材广泛,大多充满喜庆祥和的气氛,新婚喜庆,男女双方都要请来能工巧匠或自己亲手剪出一个“百年和好”的七彩天地:“鸳鸯戏水”的门花、“蝴蝶双飞”的窗花、“花好月圆”的柜花、“龙凤呈祥”的堂花、“麒麟送子”的床花、“莲开并蒂”的被花、“春风得意”的镜花.......箱柜、澡盆、水桶、椅桌等一应什物,都要贴上寓意吉祥的剪纸作品加以点缀。


非常精美的衡东大桥剪纸作品石鼓书院,很有故乡古韵


衡东剪纸《石鼓书院》/刘伟南作


在衡东剪纸艺术的天地里,大桥的农民的剪纸最富有盛名,多次获奖;是有名的剪纸之乡,从1981年至1991年,大桥的剪纸多次参展,国家文化部有关专家、学者观后感慨地说:“大桥乡的民间剪纸,是群文战线的一大骄傲!”


——————


衡阳剪纸艺人——刘伟南

来源:石鼓文化 作者:张文凯


    剪纸的出现至少有1500年历史,简便单纯的造型包容着丰富的民俗和生活内涵。这条千百年来,口传身授的活态文化之河,是否会在我们手里断流?


  剪纸?我也会!   


  听闻此言,认识、熟知我的人,一定会大跌眼镜。

  外婆是读 《三字经》长大的小脚女人,在我和姐姐八九岁的时候,便训练我俩坐站行走的姿态,教我们绣花、剪纸,还有画鞋样。她说,女孩子学好女红最重要,不然长大了嫁不出去。然而,我只是捡了一点皮毛。

  剪纸曾是中国妇女的必修课。她们从小就跟母亲学习剪纸,这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生活。后来,剪纸逐渐步人“厅堂”,发展成民间艺人谋生的一门手艺。

  但现在这门看似“易学”但却 难精”的民间技艺,正在迅速消失。衡东县大桥镇和常宁币板桥镇是由文化部命名的“剪纸艺术之乡”,辗转折回三百多公里,我采访了当地的一位民间艺人,只闻得一个 "天凉好个秋"。


这个作品与其叫做龙腾虎跃不如叫做龙马精神更加的合适一些


衡东剪纸《龙腾虎跃》/刘伟南作


  剪纸——刘伟南的精神外衣


   大桥镇的民间剪纸艺术发端于明洪武年间,迄今己有五百年历史。

  大桥镇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添丁祝寿、乔迁志庆都要贴上寓意吉祥的剪纸之花,尤其是婚嫁喜庆时,“鸳鸯戏水”的门花、“粉蝶  双飞”窗花、“龙凤呈祥”堂花、“麒麟送子”床花、“花好月圆”柜花,一应俱全。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了下来。现在全镇20个村,近一半的村子仍有人在剪纸。


  71岁的刘伟南是大桥镇剪纸的领军人物,全家老小早已搬去了县城。2005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他躲回了老家,为创作一个花鼓戏剧本,“一个人待在那里,清静。” 为了能够独立生活,老人特意去衡阳参加了一次厨师培训班,“以前在家里都是吃现成的,不会弄。现在,我的厨艺很不错呀。”

  撑着雨伞在泥泞的田埂上走了大约一里路,在一栋两层高的泥瓦房里,我见到了刘伟南。老人一口地道的京腔让我大吃一惊:“您真是本地人”?

  “都说京腔莫向同乡打,本地的驴子不做外地的马叫,但我很喜欢说普通话,从部队回来一直坚持用普通话学习和思考,也特别喜欢讲普通话的人。对于这一点,大家挺不能接受,于是出门在外我说普通话,一进门就说本地话。”

  “我这个人很怪的。”老人摇摇头。为了能够上大学,已是军官的刘伟南强烈要求首长,让他复员回地方。1959年他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体检竟然查出有肺结核,我差点自杀。”


这个古代仕女的剪纸将侍女那种优雅的美完全呈现了出来


衡东剪纸《侍女》/刘伟南作


  学皮影、做裁缝,包括泥工、木工还有铁匠这样的体力活,他都能做。1974年后,他当了9年的民办教师。七十二行,刘伟南行行都想涉足,不为生活,而是为了圆一个作家梦。

    &nbs

所属专题:
剪纸手工教程
推荐手工教程
热门手工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