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 > 手工教程 > 剪纸文化 > 中国民间剪纸中独特的姊妹艺术

中国民间剪纸中独特的姊妹艺术

物造型的程式手法。有人说“静直动斜”生活就有,劳动人民天天见,怎么能说是从观察戏装得来的?生活中有,也天天见这是对的。恰恰是天天见,习以为常就成为视而不见,这和北京人不知道天安门的大门有儿颗铜钉的道理是一样的。生活中,劳动人民过去穿的衣服都是粗布料做的,民间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俗语,这是对过去劳动人民穿衣的最好写照。这种衣服的衣纹能和绸缎衣服流畅优美的衣纹相比么?她们觉得戏装的衣纹美,她们需要顺畅的心情,顺畅的生活,也想表现顺畅的线条。高水琴的话就是很好的说明。


劳动人民的故事多,对讲故事便产生欲望,尤其是妇女,俗话说:“二个女人一台戏”,相互间要聊的东西太多了。这种欲望还表现在剪纸的创作中,她们在表现戏剧故事、传说时,心理上就像和人拉家常讲故事一样,总想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有头有尾地说清楚。王兰畔对自己剪纸“饲养员”的介绍,就是她要通过“饲养员”向大家讲述饲养员的故事。贾姣姣把“唐王游地狱”,“李雪梅游花园”按情节剪成多幅,然后一组组的自上而下排列裱在纸上,看上去俨然碑刻画像石的小彩色拓片,内容情节一幅接一幅像是连环画,故事交待得非常清楚。民间的传统题材“老鼠娶亲”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排成一溜,由一个个细节组成整体,让人感到既有细节的“真实”,又有整体故事的可笑有趣。也有人爱剪单幅花样“讲”故事,张林召的“穆桂英”讲得是穆桂英众多故事中的一瞥。民间妇女的创作思维和方法,使民间剪纸有了叙事风格的特征。


木版年画过去以门神、灶画、年历的形式进入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活。木版年画的艺术造型、装饰手法对民间剪纸有很大影响。一些劳动者买不起门神画,就展示自己的剪纸技巧,自己用纸剪门神花样用,门神画中的造型衣饰就成为模仿的对象。年画印刷时为防止塌版影响画面的洁净,主题形象周围要特别设计一些吉祥的图案加上去,这与剪纸技法的“随形造型”和“具体形象化类比”所获得的效果有着相似的特征。它们之间谁影响了谁,一时难以判断,需要有进一步的材料印证。木版年画对民间剪纸最大的影响表现在蔚县风格剪纸的产生。蔚县剪纸也叫蔚县窗花,它是在刺绣花样的基础上吸收武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色彩、造型手法发展起来的。当地一个著名的银匠刘老赏首先用刀刻代替了剪。初始阶段的色彩简单、刀工亦粗糙,明显带有年画的痕迹。七十年代初,__长老赏进一步改革刀具,自己制造了上百把不同的刻刀,经不断努力钻研,提高了雕刻和染色的技艺,使蔚县剪纸艺术逐渐成型完善,展现出独有的光彩,蔚县剪纸浓艳的色彩是其突出的特征。蔚县刻纸为承载色彩而减少了镂空,用于造型的阳线被阴线代替扩大纸纹的面积。蔚县剪纸的阴线就相当于木版年画的墨线,蔚县剪纸既是剪纸又是木版年画的异化。纸纹面积的增加加大了阻光性。蔚县剪纸把要表现的形象删繁就简,尽量去掉多余的形象,抛弃圆满的构图外形,使外形随主题形象而定呈现出变化多端的自由状,降低花样因少镂刻而增加的阻光性。


北方民间的女红巧手大多既是剪纸能手又是蒸面花的好手。剪纸、面花的题材内容大都是相同的,造型也有很多相像之处,只是剪纸是平面,面花为立体。在这两种造型中,她们互相渗用。


江苏剪纸受园林艺术的影响,花样的外型爱用一个花框,看这类剪纸就像置身于苏州园林中赏景,优雅而美妙。花框要么是一朵花形,如梅花:要么是一果品,如桃子,可谓是花中有花,因此人们称这种风格为“花套花”。扬州剪纸吸收中国画的章法和造型特点使民间剪纸精致化,这种精致是以大剪的剪技为保证的,它的剪线流畅,运剪曲折多变化,显现出民间剪纸艺人精湛的剪纸技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不断吸纳其它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特色,丰富发展自己,不但为自身的发展积累经验,提供模式和途径,也使自身的风格更加绚丽多姿。

所属专题:
剪纸文化手工教程
推荐手工教程
热门手工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