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 > 手工教程 > 剪纸文化 >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多维空间形式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多维空间形式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多维空间形式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多维空间形式

中国文化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内陆性农业社会文化和若干传统的形成都与此相关。农村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在这种文化传统中,不断通过实践丰富、发展这些传统,同时又受这些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思维习惯就是这些文化传统的作用和反映。思维产生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作为精神文明的民间剪纸必定受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和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一面使中国民间剪纸自觉努力地反映并作用于民俗生活、民间思想、心理状态,一面又以民俗生活为条件对剪纸的存在起主要作用。



农民勤劳爱动的习惯是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养成的。从备地耕种到秋收打场,他们关心劳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他们的劳动过程和农作物(或鱼牧业的鱼、鸡、羊等等)的生长过程紧密相连。劳动过程中,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播撒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对生长过程进行精心的养护和守望。他们希望风条雨顺,乞求平安,人丁兴旺,是为着确保作物生长过程顺利和圆满的结局,他们的生活只有这样才会有保障。“劳动过程”对“生长过程”的适应与保护成为农民的一种自觉行为,长年累月的习惯使他们具有了“过程情结”,他们不但关注“劳动过程”与“生长过程”的客观情况,也喜欢把对两个“过程”的关注表现在自己的剪纸艺术中。这是以劳动过程为主要表达线索,同时对两个“过程”在剪纸艺术形式中的统一表现。他们不满足于一举一动、单场景式的艺术表现,想尽力把“过程”能在一副剪纸中,全部地表现出来。《养鸡》表现饲养小鸡到鸡产蛋的过程,不但表现家庭主妇倒饲料、小孩撵土鸡、小鸡吃食,而且表现鸡产蛋。主题虽是表现人们的劳动致富,但却是以表现“鸡生长、产蛋”过程为主,人的“劳动过程”为辅完成的。这种形式表现突出“生长过程”的圆满结局,表明对“劳动过程”的回报,很好地表达了主题的内容。《养牲口》是表现劳动过程,从铡草、上槽(牲口到槽头叫上槽)。填料、打扫、饲养过程中的每一道程序都一一表现。作者另一幅《饲养员》表现的“劳动过程”具有更丰富的过程内容。作者说:“饲养员都是白天黑夜凉班,一卜面是刚接班的饲养员正在给牲口喂草喂料。上面右边是他娃正从外边挑水回来,左边是另一个饲养员正在院里铡草,他娃正在旁边给他备草。右边是下班了的夜班饲养员正在抽烟休息。”这显明是表现集体饲养牲口的一段劳动过程。


妇女们的敏感心理使她们注意到人们自身运动过程中的不同形态变化,这种变化形态成为“过程”的表现素材,也成为“变化”的表现素材。她们把人自身活动过程中的不同形态用“分身术”的方法表现,把“过程”中的不同特征聚于一体表现,这种方法也用于对动物活动过程的表现。客观自然中的老虎觅食时,既要前望又要不断扭头侧视。在剪纸的艺术形式表现中,她们抓住“前望”、“侧视”两个典型形态,表现头来回扭动观望的过程。虎头前视张着大嘴显出“猛”,回头侧视,两目炯炯、威气逼人,老虎威猛的气势在虎头“扭动过程”中的表现得到充分展现。少数民族的剪纸中对龙也有相同的形式表, 她们在农民画中把来回扭头,四面照料马群的牧童画成三面于一头的形象。通过表现牧童照料马群头部不断扭动的过程,使活泼认真的牧童形象跃然而出。


民间还有一种类似“分身术”的方法,把头来回扭动的过程表现为扭动轨迹上的多个头像,这种形式很像摄影艺术追随拍摄中的连续暴光,现在一些体育项目利用这种定格成型的方法对运动员在运动中的姿态进行分解,研究运动技术提高成绩。也有人曾吸收这种成果用工笔画的形式表现街头行进的人群,在全国美展中还获得奖。我在山西晋南采风时,曾见到一位民间艺人为了表现老虎的威风,从表现老虎尾巴摆动的过程着手,把尾巴剪成两条,这两条尾巴处在摆动轨迹的两个极限位置。中,扭动吃草的马被表现为两个头,这种表现形式在民间泥塑中也有。我在河南浚县采风时,见“泥咕咕”老艺人王兰田的小泥塑中有一种双头鸡。我问他为啥捏成双头,他说鸡子看东西总爱左右扭头,吃东西也一上一下来回动,捏成双头才能显出这种神气,他说的道理正是表现鸡头“扭动过程”的原因。民间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视为能人,聪明人的特征,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所属专题:
剪纸文化手工教程
推荐手工教程
热门手工
热门专题